關於我們

忙碌的我們暫時將兩性戰國搬到 blog 來小憩
目前會員活躍的地方多在 Facebook 討論區 (←點這裡)
請大家加入討論區,和我們保持連繫唷

待我們養精蓄銳
儲存夠充份的資源和人力
會再度出發~  

深林&莫齋

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比拿破崙偉大的英雄(William Wilberforce)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d a wretch like me!
.....


這首「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大家不一定會唱,但大概聽過。它在美國蓄奴時代的南方尤其流行,以至於當我們聽到這首歌時,都會聯想到黑人和他們的教會。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首歌的作者卻是英國人--而且是個痛悔的奴隸販子。

***

兩百多年前的英國,在某一個年輕人的家裏來了幾個客人。這些人在晚餐當中給這年輕人看了會讓人倒胃口的東西:腳鐐、手銬、頸圈,並告訴他許多令人驚悚震撼的悲慘故事。其中一個客人給他看自己身上被燒烙的記號。

他們不是什麼馬戲團或恐怖片演員。這些人多半是宗教或政治界的無名人士,來拜訪這個年輕人只有一個目的:說服他從政,改變一個慘絕人寰卻被當時的人們視為家常便飯的行為:奴隸販賣。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你一定沒聽過,然而在深林看來,威廉.威爾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 - 1833)比恰好同時代的拿破崙更有影響力,更應該被記念,更要受到後世的尊重。

威廉.威爾伯福斯

去年(2006)出品的電影「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講述的就是威爾伯福斯終其一生不斷為停止販賣奴隸而奮鬥的片斷故事。當時是十八世紀末與十九世紀初,英國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權,許多政客富商都是靠著在國外擁有的殖民地產品致富。然而殖民地的農產不會自己長,僱自己人又太貴,他們乾脆到非洲抓免費勞工。

從非洲到牙買加,當時蔗糖的最大出口地,坐奴隸船至少要三個星期以上;那還是天氣好的時候。在這將近一個月裏,被抓的黑奴--男人、女人、和小孩,全被鐵鍊鎖在比棺木還窄的窄小空間(1.2公尺x0.45公尺,比包裝一個木琴的箱子還小一點),一個小洞給他們大小便;三天之內那洞就盈滿穢物和血,從不替他們清理。空氣中充滿惡臭,只有一些髒水可喝;到目的地時,通常能活著下船的不到一半。有時為了娛樂,奴隸販子把女人倒吊起來強暴;有病重的就丟到海裏。               

電影「奇妙恩典」劇照
威爾伯福斯完全不能忍受這世界有這種事,而且是發生在自己的國家,他發誓一定要把這個可恥的行為從根拔除。於是他接受好友,英國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小威廉彼得(William Pitts the Younger,1759 - 1806)的建議而投身政治,在英國國會中活動,嘗試通過禁止奴隸販賣的條款。

然而,改革幾乎從來不會立刻得到迴響的--特別是當它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時候。威爾伯福斯和這一小撮良心政治家宗教家苦戰了十餘年,奮力激起大眾的注意,不斷尋找證據呈現給國會議員們,所得到的是不斷的挫折、冷漠、譏笑,和一次次的法案闖關慘敗。

然而在這段慘澹時刻,有人卻傾其全力支持他和法案,其中一個人叫約翰.牛頓(John Newton,1725 - 1807),是威爾伯福斯年輕時的傳道師。他就是奇妙恩典這首歌的作者。

約翰牛頓年輕時走上了奴隸販子這條路,開著一艘大船往返大西洋,把黑人成堆送到牙買加蔗園地獄。這樣過了好幾年,終於有一天,他碰上了一個大風暴,奴隸船在如山巨浪當中就像脆弱的火柴棒幾近毀滅。他在這瀕死的時刻中他向天祈禱,饒了他的命,讓他活下來。

他活了下來,同時也開始認真思考販賣奴隸的正當性。放棄了奴隸販子之後,他最後成為一個傳道師,用後半生的時光和精力努力彌補過去的錯誤。他的努力影響了許多人,使得這股清流勢力不至於消失,即使是在最無望,最令人沮喪,一切的努力都看似付諸流水的時候。

詩歌「奇妙恩典」的作者,前奴隸販子,約翰牛頓

但這真的是長期的奮鬥。拿破崙的崛起觸發英法戰爭,人民的注意力全被轉向歐洲大陸,這時再提販奴的事不但引不起人們的興趣,甚至可能會自找麻煩。所有的力量都沒有得到回應,一切都好像在與這群孤立的人們作對。

令人驚訝的,威爾伯福斯沒有放棄。他仍然一次次地提出法案,企圖喚起眾人的良心。而歷史也告訴我們:只要一個人夠持久,他必定會得到對手的尊重。英法戰爭和緩之後,這一小群清醒人士想到了一個精巧的針策,迂迴地提出看似不相干的法案,果然得到令人振奮的巨大進展;再過了幾年,國會終於被他感動,通過禁止販賣奴隸條款。當法案被宣佈通過時,威爾伯福斯站在眾議員當中接受熱烈的鼓掌致意,淚水滑落他的面頰:十幾年的孤獨奮戰,面對嘲弄懷疑和孤立的痛苦和無止盡失敗的屈辱,都值得了。

這段奮鬥史是英國人權及民主史上又一個巨大貢獻。一小群沒有名聲財富,不追求名利,只為了對人類盡一份心力,為了完成對其它人們不幸及痛苦的自覺使命,而對最低下,最不相干的人們伸出無私的援手。在法案通過的一刻,某議員領袖,查爾斯福斯(Charles Fox),站出來說:「當人們談到偉大人物時,他們想到的是像拿破崙這樣的人物--有強大力量的人物。他們很少想到和平的人。但是當他們從他們的戰場回到家裏時,所得到的歡迎卻是完全相反:拿破崙威風凜凜,達到世人眼中至高的榮耀,但他的夢卻時常被更多戰爭的夢魘所壓迫。而威爾伯福斯將回到他的家人中,將頭放在枕上,回憶著:奴隸販賣已成歷史。」

誰說拿破崙才是英雄?

威廉.威爾伯福斯的銅像

2 comments:

worth said...

最近長聽到一句話
「叫好不叫座」
不知為何看了這故事讓我想到這句話
很多明明是對的事
是好的事
但因為人們的注意力在一些更能引人注目的事務上
反倒冷落或或疏忽更美好的事物
真不知要說
是人們沒有福氣
還是只因時機未到

Unknown said...

謝謝留言....好久沒看到留言了,很感動.=)

我寧願相信是時機未到.到目前為止,歷史的大方向是白勝於黑;邪惡的力量也許會暫時得逞,但終究會被擊敗(當然,那絕不代表它們會消失).每一個時代的人們總會有一些愚蠢的想法和行為,讓後世的子孫看著搖頭問:「怎麼回事?他們在想什麼?」我們只希望現在的自己夠謙遜,不會讓自己的後代搖頭太多.

總而言之,人類的痛苦永無止盡,但希望也永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