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忙碌的我們暫時將兩性戰國搬到 blog 來小憩
目前會員活躍的地方多在 Facebook 討論區 (←點這裡)
請大家加入討論區,和我們保持連繫唷

待我們養精蓄銳
儲存夠充份的資源和人力
會再度出發~  

深林&莫齋

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比拿破崙偉大的英雄(William Wilberforce)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d a wretch like me!
.....


這首「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大家不一定會唱,但大概聽過。它在美國蓄奴時代的南方尤其流行,以至於當我們聽到這首歌時,都會聯想到黑人和他們的教會。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首歌的作者卻是英國人--而且是個痛悔的奴隸販子。

***

兩百多年前的英國,在某一個年輕人的家裏來了幾個客人。這些人在晚餐當中給這年輕人看了會讓人倒胃口的東西:腳鐐、手銬、頸圈,並告訴他許多令人驚悚震撼的悲慘故事。其中一個客人給他看自己身上被燒烙的記號。

他們不是什麼馬戲團或恐怖片演員。這些人多半是宗教或政治界的無名人士,來拜訪這個年輕人只有一個目的:說服他從政,改變一個慘絕人寰卻被當時的人們視為家常便飯的行為:奴隸販賣。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你一定沒聽過,然而在深林看來,威廉.威爾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 - 1833)比恰好同時代的拿破崙更有影響力,更應該被記念,更要受到後世的尊重。

威廉.威爾伯福斯

去年(2006)出品的電影「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講述的就是威爾伯福斯終其一生不斷為停止販賣奴隸而奮鬥的片斷故事。當時是十八世紀末與十九世紀初,英國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權,許多政客富商都是靠著在國外擁有的殖民地產品致富。然而殖民地的農產不會自己長,僱自己人又太貴,他們乾脆到非洲抓免費勞工。

從非洲到牙買加,當時蔗糖的最大出口地,坐奴隸船至少要三個星期以上;那還是天氣好的時候。在這將近一個月裏,被抓的黑奴--男人、女人、和小孩,全被鐵鍊鎖在比棺木還窄的窄小空間(1.2公尺x0.45公尺,比包裝一個木琴的箱子還小一點),一個小洞給他們大小便;三天之內那洞就盈滿穢物和血,從不替他們清理。空氣中充滿惡臭,只有一些髒水可喝;到目的地時,通常能活著下船的不到一半。有時為了娛樂,奴隸販子把女人倒吊起來強暴;有病重的就丟到海裏。               

電影「奇妙恩典」劇照
威爾伯福斯完全不能忍受這世界有這種事,而且是發生在自己的國家,他發誓一定要把這個可恥的行為從根拔除。於是他接受好友,英國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小威廉彼得(William Pitts the Younger,1759 - 1806)的建議而投身政治,在英國國會中活動,嘗試通過禁止奴隸販賣的條款。

然而,改革幾乎從來不會立刻得到迴響的--特別是當它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時候。威爾伯福斯和這一小撮良心政治家宗教家苦戰了十餘年,奮力激起大眾的注意,不斷尋找證據呈現給國會議員們,所得到的是不斷的挫折、冷漠、譏笑,和一次次的法案闖關慘敗。

然而在這段慘澹時刻,有人卻傾其全力支持他和法案,其中一個人叫約翰.牛頓(John Newton,1725 - 1807),是威爾伯福斯年輕時的傳道師。他就是奇妙恩典這首歌的作者。

約翰牛頓年輕時走上了奴隸販子這條路,開著一艘大船往返大西洋,把黑人成堆送到牙買加蔗園地獄。這樣過了好幾年,終於有一天,他碰上了一個大風暴,奴隸船在如山巨浪當中就像脆弱的火柴棒幾近毀滅。他在這瀕死的時刻中他向天祈禱,饒了他的命,讓他活下來。

他活了下來,同時也開始認真思考販賣奴隸的正當性。放棄了奴隸販子之後,他最後成為一個傳道師,用後半生的時光和精力努力彌補過去的錯誤。他的努力影響了許多人,使得這股清流勢力不至於消失,即使是在最無望,最令人沮喪,一切的努力都看似付諸流水的時候。

詩歌「奇妙恩典」的作者,前奴隸販子,約翰牛頓

但這真的是長期的奮鬥。拿破崙的崛起觸發英法戰爭,人民的注意力全被轉向歐洲大陸,這時再提販奴的事不但引不起人們的興趣,甚至可能會自找麻煩。所有的力量都沒有得到回應,一切都好像在與這群孤立的人們作對。

令人驚訝的,威爾伯福斯沒有放棄。他仍然一次次地提出法案,企圖喚起眾人的良心。而歷史也告訴我們:只要一個人夠持久,他必定會得到對手的尊重。英法戰爭和緩之後,這一小群清醒人士想到了一個精巧的針策,迂迴地提出看似不相干的法案,果然得到令人振奮的巨大進展;再過了幾年,國會終於被他感動,通過禁止販賣奴隸條款。當法案被宣佈通過時,威爾伯福斯站在眾議員當中接受熱烈的鼓掌致意,淚水滑落他的面頰:十幾年的孤獨奮戰,面對嘲弄懷疑和孤立的痛苦和無止盡失敗的屈辱,都值得了。

這段奮鬥史是英國人權及民主史上又一個巨大貢獻。一小群沒有名聲財富,不追求名利,只為了對人類盡一份心力,為了完成對其它人們不幸及痛苦的自覺使命,而對最低下,最不相干的人們伸出無私的援手。在法案通過的一刻,某議員領袖,查爾斯福斯(Charles Fox),站出來說:「當人們談到偉大人物時,他們想到的是像拿破崙這樣的人物--有強大力量的人物。他們很少想到和平的人。但是當他們從他們的戰場回到家裏時,所得到的歡迎卻是完全相反:拿破崙威風凜凜,達到世人眼中至高的榮耀,但他的夢卻時常被更多戰爭的夢魘所壓迫。而威爾伯福斯將回到他的家人中,將頭放在枕上,回憶著:奴隸販賣已成歷史。」

誰說拿破崙才是英雄?

威廉.威爾伯福斯的銅像

Saturday, December 8, 2007

考倒老師的數學謎題

深林小時候數學本來還好,四年級之前考試都是九十分以上。然而一升上五年級,第一次考試竟然不及格(還是六十出頭,我忘了),從此視數學為畏途,永遠是最後一名。也許不是最後,但差不太多了。

這個改變影響了我一生。我害怕任何跟數學相關的事物,認定自己必然無法克服。國中三年被數學老師虐待,每天都是噩夢連連;高中數學一樣及格邊緣,如危巢之卵。於是,我放棄自己喜歡的生物,改走社會科,雖然生物老師努力想改變我心意。準備聯考時,我決定用功拉起的是英文,因為數學「沒有藥救」。

到了美國,大家知道他們的數學程度真的很基本,入學前我考程度考,我竟高分通過,完全不必再拿。我想他們真的要求不高。但是後來選主修時,我一樣沒有考慮自己一直喜歡的生物和物理,甚至後來在選擇心理研究所時,老師推薦我讀生化心理學(研究大腦),我一樣是害怕自己數理能力不好而沒考慮。

所以,今天我走社會心理學,可以說一大半因素是對數學沒信心的關係。只是現在的社會心理雖沒有直接接觸到數學,統計卻是一堆,我還是沒能完全逃過這燙手山芋。

但是,其實我不討厭數學。我甚至曾經無聊時買數學書來看,雖然不是很懂。所以,當前幾天看到新聞報導說到有一題小學數學題目竟無人能解,連老師也不懂時,竟引發了我的興趣:












這題目我看過!它就是小學五年級時把我考得信心全失的其中一題!!

(題目:ABCD是正方形,邊長為1公尺,求斜線部分面積)

我決定再向它挑戰一次。它真的看起來不難,很簡單的圖形,應該不會需要很高級的技巧罷?

我開始想。左思右想,上天下地,前搖後擺,大概半小時還是一個小時之後.... 我解出來了。

哈!!我解出來了!我竟解出這個數學老師也被難倒的題目!

大家一定要問:我怎麼那麼有信心,知道自己的方法一定就是答案?老實說,我不知道。雖然我找不出不對的理由,但誰知道?也許我竟是錯的。所以深林開於這問題給大家,若有興趣,我們來聊聊討論一下。意者請至兩性戰國討論區(www.genderwars.org),不用給明確答案,只要談如何解題就好。

最後,告訴大家:永遠向極限挑戰。你不知道那天自己竟能突破限制。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07

你真的需要這麼大的房子?

這陣子因為挨家挨戶推銷童軍的爆米花,見識到了一些有錢人的房子 。有的房子不是深林說,簡直大得跟總統府一樣,你要是不知道還會以為是進了什麼榮星花園還是觀光地點 。深林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賺什麼樣的錢,才能住到這樣的房子?

深林從祖宗十八代窮到現在,窮到骨子裏,別說大房子,只要能有個屋頂擋雨和四面牆擋風就謝天謝地
。有時我們全家出遊,到個比較好一點的旅館我們就高興得像中了獎券,多希望就賴著不走 ,當然不知道住大房子會是什麼滋味 。如果有一天能給它真的時來運轉,住到那樣的房子,那真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了.....相信有讀者和我心有戚戚焉

然而,做夢歸做夢,真的住到那樣的房子,我就快樂了嗎?

回想當初剛搬來這小鎮時,我們住的是一個小得可憐的地下室:

(這只是網上隨便抓下來的圖,跟我們當初住的地方擺設不同,大小卻差不多)

那時我在學校第一年,一天到晚都在部門忙,沒心想有的沒的,老婆卻整天在家,把她整慘,悶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差點沒掛掉
。一家五口哪!大家想想

那個時候,我們多麼希望能夠有一個大一點的地方,有窗戶可以看到外頭的天氣和花草;我在想只要能這樣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運氣來了:一年之後,我們果然搬到一個大得多的地方


是兩層樓又加地下室的Townhouse;









吃飯還可以望出去,看著一大片後院景色









有種菜的園子,而且有個大地下室--光是這個地下室就幾乎要跟我們那時住的地窖差不多大

記得剛搬到這新居的時候多麼高興,想說美夢成真了.....

沒想到,才不到兩年,我已經在肖想更大的房子


這個;








這個;









或這一個也可以。







我知道:就算三生有幸真的住到這樣的房子,不要兩年我又會肖想再大的房子。

小時就聽過這句台語: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是心存感謝,無欲則剛好一點。

***

不知道有沒有和大家說過一個經驗?沒關係,再說一次也無妨。

深林曾看到過一對中年夫妻,太太微胖,沒有看清外表,但應該還不錯的,算嬌小型;先生卻是個大塊頭,看來其貌不揚,而且衣服也不知為何穿得蠻邋遢。

然而,那太太的眼神常停留在他身上,好像還掛著微笑。

她愛她的先生吧,我想。可是,為什麼呢?他又沒有好看的外表;況且那樣的身材我不認為有多健康強壯。不然,是他會賺錢?但是這樣她愛的應該是錢,不是他。或者,是她天生需要依賴人?那有可能,不過……誰知道?她更可能是正常人。

也許,那就是看透表面的,無條件的愛吧。

我忽然有些感動:有人能夠這樣無條件地愛你,欣賞你,不在乎你的外表或弱點(或者說,能夠包容,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感覺。

我想,那才是真正應該珍惜的東西罷?若是有了大房子,卻沒有一個真正包容你,關心你的人的眼神,那會多麼空洞

Sunday, October 28, 2007

辦公室戀情,該不該?行不行?(下)

根據工商業心理學家的建議,辦公室戀情最好注意下列幾點:

一.絕不在辦公時間談情說愛
  這個意思是不要在該工作的時間拋媚眼,打情罵俏,傳曖昧紙條或郵件,躲在某房間上下其手,甚至下班後在辦公室裏「辦事」;幫忙把領帶弄正,拂去衣服上的灰塵,叫對方小名,故意碰觸撫摸等親密動作也不妥當
。換句話說,要和同事談戀愛,不要在辦公室,不然會給人家不尊重工作,態度輕浮的感覺;你的老闆更可能會質疑你到底有沒有在專心工作。

二.絕不接非必要的共同出差機會
  而且若真出差,絕不訂相鄰的房間。你如果想藉這機會發展戀情,隨便你;但絕不,絕不要給人那種在濫用公司的錢談戀情的印象。

三.不要四處張揚。最好也不要跟同事等大談進展。

四.最好,最好不要跟上司或下屬談戀愛
  如果你不想成為眾人流言的主題,如果你不想在升遷時被人懷疑是靠關係,或是被同事嫉恨,甚至抵制的話,最好不要跟上司或下屬談戀愛。更糟的情況是若戀情失敗,很可能有一方將會丟工作。
  當然,有時愛情就是發生了。若真的發生,最好的方法是倆個人討論,誰申請調走到別的部門,甚至可能的話,另一個工作。這樣才可能避嫌。某超市經理和女收銀員談戀情進而同居,代價是換另一個工作--比本來的年薪低了三十多萬。他花了三年的時間才被調到同樣薪水。不過他倒很開明:「我很敬佩他們的決定:要我離職,而不是叫她。」他說。

五.了解並尊重公司的政策;最好也了解過去公司如何處理類似情況。

六.絕不--絕不搞婚外情。那後果只有身敗名裂。

七.要有清楚的界限
  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不要混為一談;也絕不要把私事拿到辦公室來吵架。

八.不要完全拒絕可能的辦公室戀情--你/妳可能將丟棄掉一個美好的姻緣。

(完)

Saturday, October 13, 2007

辦公室戀情,該不該?行不行?(上)

張英俊和王美麗是同事,兩個人的辦公桌就互相靠著。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們發現了共同興趣,相同的理念,喜好,理想.....等等。他們越走越近,終於私訂終身。

但是他們害怕被別人發現,尤其是上司:他們怕事情一曝光,可能就要捲舖蓋,因為很多公司企業都不喜歡員工之間的戀情;有的甚至明文禁止。他們說員工談戀愛會影響工作。怎麼辦才好?

上面的情況是不是時有所聞?

如果是十幾二十年前,這對鴛鴦可能有解不完的麻煩,還得面對異樣的眼光。然而,現在辦公室的戀情已經越來越普遍,到了大家都不得不正視和承認的地步了。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幾十年以前,要和同事談戀愛可能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婦女仍然被定位在傳統的角色,在家帶小孩侍公婆;所謂的「同事」大概指的是會一起工作,下班後一起去酒家泡的男性友人。然而現在婦女在人力市場上幾與男性抗衡,而且工作時間比過去長了許多,同事一般又比較有相似的技能,想法,價值觀等等,男女朝夕相處之下,想不發生戀情也難。

工商業心理學家做了許多研究,發現它早是一股擋不住的趨勢,而且主管們也開始對這情況學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人甚至會祝福辦公室戀情,希望它能成為公司的助力。

什麼!?成為公司的助力?以前說這話一定被以為是開玩笑或腦筋太簡單,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研究顯示辦公室戀情,在過了那種「眼中只有你/妳」的迷戀,通向長期穩定的關係之後,兩個人傾向於心情更好,更有效率,更願意為公司努力,也更無後顧之憂。很簡單:婚姻就是一種合作,你若能把工作上的正面合作態度和效率帶進婚姻,那對這個關係有非常大的助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兩個人互相了解對方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也更能體諒對方,這些都是婚姻的重要因素。

當然,有人(尤其是主管們)會擔心許多事:要是戀情沒成功呢?甚至開始互相攻擊呢?要是有偏心或洩密等等的事發生呢?要是他們整天只管著自己的戀情,心不在工作上呢.....???

心理學家的建議是:無論如何,你不可能規定人類的自然感情--它一定會發生,無可避免。你要公司最帥,單身,又有能力的張三,和坐他鄰座的,公司最美麗性感,孤家寡人,又有辦事效率的美女同事,每天相鄰而坐至少八小時十小時,又發現互相都喜歡養狗,聽一樣的音樂,還有一樣理想的一對,不可以談戀愛,只能談公事?你說可能嗎?人又不是機器!

所以,要做的是如何應付這個情況,而非一廂情願地杜絕。

(續)

Saturday, October 6, 2007

妳的眼神是什麼意思?


這世上最神秘,最能令人神魂顛倒的事物之一,是女人的眼神

如果妳是女的,當妳用這樣的眼神望著別人--尤其是男人的時候,那代表什麼意思?妳的心裏在想什麼?妳可能在期待什麼?

如果你是男的,當你被一個女性用這樣的眼神凝視著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什麼反應?心裏又會想什麼?

深林覺得:有時候,這樣的眼神像是迷惑人的海洋;不但底下蘊藏無限情緒的起伏,而且更能引起被視者的震盪共鳴。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有的女性可以不用開口就讓人家了解她深刻的情緒。她的眼神,雖然神秘,卻能夠說話,而且是直接跟你的心。

你會問她:妳在想什麼?她也許會回答,但多半就是嫣然一笑,或是沉默以對。也許她是不想破壞那神秘的氣氛,也許她是想玩個小遊戲,讓你猜猜看她心中的那個潘朵拉盒子裏有什麼東西。

這個時候,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會迷失在這個海洋裏,永遠走不出去。那會是危險的眼神;因為你幾乎沒有機會可以逃離,就好像古時的海員幾乎沒有機會逃離海中女妖(Sirens)的迷魂歌聲。

也許你可以選擇不要看那眼神。也許那樣就可以逃離魔咒。

是嗎?

可能罷?但是,我還不知道有誰能夠抗拒不看。

我相信你不會有機會。

旅美小扎(一)

剛到堪薩斯州時,我們是在一個叫「匹茲堡」(不是東部大城匹茲堡)的小鎮讀書,人口不到兩萬人。不過我還蠻喜歡小鎮的,在這裏也發生了一些趣事。現在深林把過去寫下來的故事加上插畫拿出來給大家瞧瞧:

一.初來異地

已經在美國一個多月了,好像已經半年多。雖不是第一出國讀書,卻是第一次染上思鄉。

還記得第一天晚上到達堪薩斯州,朋友送我們到這間又大又空洞的公寓裏的感覺。這公寓還真是大,二房一廳的大小就比我們在台灣住的三房一廳還大。傢俱有一個櫃 子,微波爐,冰箱,一個搖搖欲墜的餐桌,兩張床,和一張沙發。除了廚房以外,四處全是厚厚的地毯──包括浴室。沒有遮水的簾子,我們怕把地毯弄溼,又沒有 人帶我們去買遮水簾,足足兩個禮拜我們是蹲著坐著或跪著洗澡,水龍頭下擺一個鍋子盛水,用塑膠碗舀起水來,小心翼翼地淋到身上,草草結束。











當時沒電話,沒電腦,沒車子,沒桌子,百廢待舉。上一次出國是在夏威夷,街上四處是人;這次是美中的小鎮,即使大白天路上也沒見幾個人影,都是以車代步,以至於在這兒的頭幾天,窩在家裏的我們還以為全城放假出去玩了哪。時間對這小鎮來說似乎沒有任何影響。






這兒的人,估計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白人。大多數的人對我們都很親切,即使路上遇見的陌生人(當然機會不多,美國人好像不喜歡走路,讓人懷疑行人道是不是有什麼危險機關,讓他們這樣望而怯之)也會點個頭,有的甚至跟你說句詼諧的小笑話(望著我的三個孩子,「你可累壞了」)。

這 兒的駕駛人可真是標準,行人走在路上就像是七爺八爺,大搖大擺兼慢條斯理,車子照樣乖乖停下來恭候。就昨天晚上,我們全家要出去,我先出門暖車。我那三歲 寶貝大兒子要跟我出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衝到馬路上,恰好一輛車就開了過來,急忙停在路中央恭送我兒子。換作是台灣,沒被罵一句「X你娘」算你運氣。


Tuesday, October 2, 2007

像嗎?

有人說我這張畫:












像海倫杭特(Helen Hunt):










大家說呢?

=)

我翻箱倒篋,真的給我找到當初的模特兒了!





















也許你會發現:我把她畫年輕了些.嘻.

Monday, October 1, 2007

藝術小品分享

深林閒來無事(大家得了解這是深林自謙之詞,深林尾大不掉,當然是日理萬機,過幾天還要去斯德哥爾摩活動準備諾貝爾獎,怎可能真的閒著無事?),把自家閣樓封了幾十年的亂七八糟垃圾整理一番,丟了大概三噸垃圾,但是就找到了過去用鉛筆或原子筆畫的素描,越看越喜歡,一定要拿出來給大家瞧瞧,也許那天畢卡索藝術館還會來拜託我掛幾張在他們門前驅邪哩到時我就出名了

請大家指教啦....

***

作品:少女側身像(鉛筆素描)
時間:2005年六月十日


這個作品是我素描某雜誌上看到的照片

她的側面散發出一種無形魅力,微笑中透露著一股自信,裸露的香肩混合著性感及高雅
。我被她這張照片深深吸引,於是將她畫了下來

只是幾個簡單的線條,我盡力表現出她的神韻。希望有將她的吸引力表達出來









作品:蜂鳥
(鉛筆素描)
時間:大約2004 - 2005年

我其實在過去比較喜歡畫動物;他們比較容易畫。人,尤其是表情,很難掌握。這隻蜂鳥大概和在我們家今年夏天發現的紅喉蜂鳥是同一種類











作品:祈禱(藍原子筆素描)
時間:大約1991 - 1993之間

這張畫其實是摩門教的招牌畫1991到93年間我替教會服務,畫了好幾張像這樣的原子筆素描,寄了大部分回去給家人。老實說,這一張不是我最滿意的作品;我最愛的作品是聖母瑪麗亞,寄回去給我老媽,就再也沒看到了。我希望老媽有好好保存,可是她這幾年搬了幾次,我看是凶多吉少


這畫是描述一個人在痛苦之中為其它人作的祈禱,你可以看到他臉上的線條表達出他的專注




這一期就分享這幾幅
。深林希望大家喜歡;有任何疑問和意見請來信或上討論區談。最後一提的是:如果你想用這些畫,請務必告訴我你的連結,也一定要註明作者。你會發現每張上面都有「深林作品.版權所有」。請不要自行取去畫而且不註明作者

Sunday, September 16, 2007

華岡之狼,該不該相信他?

最近社會版沸沸湯湯地談著華岡之狼的假釋成功,到底這是個正確的決定還是愚昧的好心?他真的不會再犯案了嗎?即使戴了電子監控器又監視驗尿的,一定就安全了嗎?到底他是不是真心向善?

深林雖然是讀心理學的,但是我讀的不是臨床心理,在這方面絕不是專家。我現在說的,只是以社會心理的觀點加上一些自己雜七雜八的意見插個嘴。

深林相信: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他是不是真的改了,我們該不該原諒他的問題--而是他是否有能力改變。以這個觀點來看,深林悲觀地傾向於認為不該讓他假釋。

深林這麼說,有兩個理由:

第一,許多心理學者,包括社會人格心理學家,一直想找出能夠預測一個人的行為的最重要因素。人格心理學家提出許多不同學說,其中一個「五大人格特質」 (Big Five)頗受歡迎,但是在預測行為上的「準確度」(簡化的說法)還不到10%。然而,有一個因素卻有著高預測力,那就是「過去的行為」。也就是說 ,人和物體一樣:動者恆動,靜者恆靜。雖不是百分之百,但你我都知道,要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是難如登天;即使有心有力也得費一番功夫。

第二,如果罪犯自己難以改變,那麼治療呢?有沒有效?答案是:幾乎無效。 人的疾病有許多藥可醫,甚至許多心理疾病比如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等也可能用藥物控制,但是人格上的異常就幾乎沒轍,不論什麼方法都收不到什麼效果,最多只能把他從社會中隔離,將傷害減到最低。那些連續殺人犯或強暴犯,很遺憾的,只能說除了關起來以外,我們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說到這裏,也許有人要抗議:這麼說來,這樣的人連一個自新的機會都沒有了?我們不是應該原諒寛恕所有的人嗎?

深林要說:這和寛恕無關,我們現在在談的是他的危險性。我對於他的自新感到敬佩,如果那是真心的話。但是有太多的慣犯,尤其是這樣的連續強暴犯,在出獄之後又再犯罪。他們不一定是不真心,只是當他們一回到過去的舊環境,過同樣的生活模式,那種在內心的強迫性思想與行為又會回來,讓他們忍不住再去犯案。不要以為在獄中的表現可以看出一個人出獄後的行為;許多再犯的慣犯在獄中都是模範犯人 --因為環境不同,引發犯罪的誘因消失掉,自然成為不同的人。

有報導說他渴望自由,看著天上的鳥兒飛過,想著自己卻因為犯了錯而不能出去,「很不值得」。深林想這是記者自己的話,這話實在太過可笑:不值得?他在強暴幾十個無辜女子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這問題?他關十幾年可以出來,那些受害者卻是一輩子都得帶著這恐怖的記憶揮之不去,不值得? 那就是代價,就是這個罪的後果,不管高不高興你都得承擔,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另外有醫生建議應該將他化學去勢,深林認為這不會改變他的危險性。強暴不只是性犯罪,強暴犯不只是要性:他們真正要的,是「支配」的力量,看著一個弱小的人類在自己的控制下受痛苦、被摧毀而無法反抗。它有許多的暴力成份在裏面。也因此,沒有了性的衝動並不表示支配的衝動也會消失;要達到支配的目的不一定要將陰莖插入陰道裏。換句話說,他還有幾百種其它的方法可以犯案,他的危險性沒有稍減。

深林擔心的是:他還有許多日子可活,跟監他的配套能夠持續多久?有多少資源得花在這一個人身上?而且他開了先例,以後連續強暴犯都得比照處理,我們真的有那麼多的金錢和人力維持這筆花費嗎?記得只要有一個人再受害,這假釋就算是白費了,這賭博賭輸的代價實在太高。

我們總相信這世界是光明的,人性是本善的,而愛心可以感動一切,克服一切。我們相信這世界是公平的。然而,事實很可能是:這世界的確存在著邪惡,而且的確有愛心無法改變的事物。

不,深林不是在說華岡之狼絕對永遠邪惡,或是他不可能改變;也不是在說人性本惡,這世界是黑暗的。恰恰相反:我相信世界終究光明,邪惡終究要屈服於善。深林相信的是:人性不是本善或本惡,而是利己。那是生存的本能。但在同時,有人會選擇善,有人會選擇惡;而這些對立才顯得善的珍貴。

深林希望點出的,是一個人的自由,不應該比整個社會的安全還重要。然而,我也不是完全否定他的假釋;有可能他真的改過而且開始彌補過去的錯誤,那將會是一個好事。他已經被假釋了,我們誠心希望他真的能夠打破所有的不利數據,重新做人。

因為,如果他的假釋竟是個錯誤的話,我們的社會承擔不起那代價。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腳與性高潮

談到閨房之樂,相信許多人會了解用一些不同的小遊戲可以增進彼此交流和情趣漢朝的張敞先生最能了解其中奧妙了:他閣下做官治績還不錯,雖然被寫史書的人說「無威儀」,大概很平易近人吧然而他最有名的就是愛替老婆大人畫眉毛,據說還畫得嫵媚動人哩,不知道那個好事者從那裏得到消息,把這事四處傳開,傳到皇帝耳朵裏,皇帝早朝當著眾文武百官面前問他,他理直氣壯:畫眉毛是最棒的閨房之樂哪!皇帝一笑置之誰知道,也許當天晚上一堆官也回家替老婆畫眉毛

現代的人也許也畫,但當然絕不止畫眉毛而已啦。科技這麼發達,什麼情趣用品玩具紛紛出籠,不怕做不出來,只怕想不出來據說這些玩意增添了多少有情人的愛情進展,相信是好事一樁但是除了玩具以外,相傳還有更簡單一點的原始遊戲:按摩

老實說,深林沒被馬殺雞過,也不會這技巧,不過看社會上這麼多按摩理容院,我們可以想見這檔事和性一定脫不了太大關係但是按摩到底有多好?對兩性交流到底有多大助益?也許讀者比深林有心得多了,若不介意分享歡迎來信,我們會貼在電子報或討論區上供大家參考

只是深林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試過,一直到最近也沒認真想過;直到幾篇令人大開眼界的文章和報導讓深林驚訝得嘴巴合不攏,一定要分享給戰國的眾讀者

首先是某個美國女孩宣稱的真實經驗:她說她和一群女朋友去歐洲玩,遇到一個東歐來的大男孩導遊一天她們聚在一起,不知不覺談到了性,大男孩說:「其實女孩子不需要真正的性關係」大夥好奇問那是什麼意思,他說他有方法不用和女孩發生關係就可以讓她有高潮眾女孩樂了,要他示範,他好不容易才紅著臉答應他的方法?腳按摩

故事的女孩不是第一個被按摩的剛開始,她的朋友說被按摩的感覺很好,但和性完全沒有關係這男孩說一般按摩都需要一點時間的果然幾分鐘後,那朋友的臉開始發紅,然後要求停止,然後指著作者:「換妳!妳來試

據這女孩自己說,她和這朋友平時都喜歡在各方面較勁,所以她決定要撐得比朋友久結果?她竟然當著眾人的面達到高潮

的描述很詳盡,但限於篇幅深林不想全寫出來;有朋友想要知道的可以來信(是英文,但深林可以翻譯給你,不收費用)簡單地說,她感覺越來越強烈,等她想叫停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她說那高潮之強烈和持久,讓她整個人從椅子上掉下來,全身浸在汗裏,幾乎說不出話,而且疲累得撐不住睡著了

首先,這是網路文章作者是不是說真話我們永遠無從得知;甚至她是否真是女的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事實上,若是幾年前的深林看到這文章,大概會嗤道:「哈!不可能」雖然她的描述真的十分真實,而且絕不是什麼要譁眾取寵的情色故事

而,讀過生化心理學的人會知道她的描述很可能是真的事實上,的確有女性可以從按摩腳當中得到高潮;理論上來說,男的也一樣為什麼?看我們的大腦結構就可以清楚

人類的大腦,負責全身感覺的神經分佈就像一條細帶子,從一個耳朵通過頭頂到另外一個耳朵每一個身體的部分都有專門的神經負責很巧的是:負責腳的神經緊鄰著負責性器感官的神經有實例記載:有人失去膝蓋以下的腳之後,高潮竟然都在腳上,而且強烈得多--因為不只侷限於性器上這是因為負責性器感覺的神經開始入侵已經沒用的腳神經所致

只是深林仍難以相信:會有一種按摩腳部的技巧,可以讓任何人都達到高潮?某些特別的人,兩部分的神經容易交流感應我相信;但每一個人!?

深林不是專攻生化心理學的;離什麼性學博士可更遠,這問題的答案就有賴專家們(也許有讀者就是)解答然而,無論如何,這可提供了我們大家一個精采的閨房情趣遊戲,不是麼?你也許沒辦法讓你的另一半高潮,但腳按摩絕對是舒服快樂的事,一定可以增進性趣提供給大家不妨試試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家園隨筆(二):大戰松鼠

(這些向日葵戴上臉盆可不是為了美容)

我們的向日葵幾株長得不錯,我自己是愛吃葵花籽的;事實上我愛吃幾乎任何的籽或豆,花生綠豆紅豆腰豆堅果杏仁葵花子我都愛死了。所以看著
這一團籽心裏很興奮

沒想到,有人跟我一樣興奮

事實上,也許我們有部分的責任
。今年我們想賞鳥,於是放了個餵食器給鳥兒。果然很多漂亮的鳥就來。可是這些食物松鼠也喜歡,它們為了搶鳥食曾經差點和鳥兒打起來,我們居中調解才把松鼠請走。只是後來有蜂鳥,我們也不放鳥食了(蜂鳥只喝糖漿),松鼠一見沒吃的,便開始打其它東西的歪主意

於是向日葵便遭殃。我那天探頭向花園一看,不得了!一隻可惡的松鼠正在啃一株向日葵哪!我氣得衝出去把它趕走,可是已經缺了一角的向日葵仍無奈地看著我,地上一堆碎屑好像還留著松鼠的嘲弄。

從那天起,我的神經緊繃,只要一需要離開家,一回來便衝去看損失,然後跳腳而去
。我恨死這幾隻松鼠了!得想辦法

什麼辦法?我們這裏有人是農莊來的,討厭松鼠討厭到路上見到都會想壓死它們
。我還沒到要幹掉它們的程度,但我可以了解。但為此我們開了幾次家庭大會,都沒什麼結果,主要是松鼠太難防了,而且家裏大概只有我最愛吃葵花籽

好啦,沒人支援並不表示我會投降,我正式送出宣戰書給松鼠,要它們光明正大地出來,像個男子漢地把事情擺平。但是它們已經習慣打游擊戰,對我的宣戰書理都不理。我查網上,有人說把整個葵花用紙袋包起來可以防,我沒紙袋,但細網子是有的,於是我花了一堆力氣弄上去,希望有用

出門一趟回來,只見網子已破,還有松鼠的咭咭笑聲迴盪


頭頂冒煙的我處理掉一株幾乎被啃光的屍體,辦了個風光的葬禮,對地下的向日葵承諾不管花多少錢,我都要保護剩下的兄弟姐妹
。然後我一個人在地下室吹橫笛,用哀怨的曲調送它一程

我們還試過灑胡椒,據說它們不喜歡那味道
。我還想做稻草人,據說裏頭包小孩用過的尿布會有用(有人的氣味),不過胡椒沒用(會不會是四川來的松鼠?),稻草人太難做。所有計畫都擱淺,看來在我想到方法之前,所有的向日葵都要完蛋....

那天我帶著家人去一塊錢商店(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塊美金,差不多全是大陸貨),我四處看有什麼可以用的,忽然就讓我看到那美麗的臉盆
。啊哈!

要把它們全放上去可不容易,首先要用鋸子把它們鋸開,把翹起來的周圍割掉,然後驚險萬狀地套上去
。向日葵沒事長那麼高幹麼

但是,有用!一切辛苦都值得了。該死的松鼠真的再也不來了,哈!我可以想見它們的指揮官氣得跳腳,拿我的照片射飛鏢,然後拔營而去

下次想再來我們家菜園搞鬼,門都沒有!

Friday, August 17, 2007

家園隨筆(一)

(左:我們家的向日葵;為什麼戴上臉盆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今年我們家的菜園又有不同的節目上演

首先,我們有了去年的經驗,以為今年種菜還不來個大大豐收?我們早早翻土,捏著鼻子挖一堆牛便便施肥,然後把種子給它全撒下去。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奇怪,怎麼還沒發?不然就是有氣無力。深林最日夜思念的就是西瓜和哈密瓜,可是這兩樣全沒起來。老婆緊張之餘,乾脆一堆種子全丟在一塊,反正總有一個兩個會發芽罷?

終於左盼右盼的,芽兒們慢慢抽出來了,我們很高興。不久隔壁有大陸朋友建議去買化肥每週用,我們後來也照做,加上今年堪薩斯的雨特別豐沛,結果本來光秃秃的四塊泥地一下子像鍋裏燒的爆米花全冒出來,簡直像個熱帶雨林:我們有八九株向日葵(其實因為有小孩玩球不小心打斷兩株,不然更不得了),一大片的大豆,四株小黃瓜,三株青椒,兩株哈密瓜,兩株西瓜……讓我們滿心歡喜,以為豐收就在眼前。

很快的,我們就發現這是個錯誤。

想想看:只有十塊麵包要分給一百個人,不會弱肉強食嗎?那就是我們菜園的活生生寫照。小黃瓜是最多產的,我們非常滿意,而且即使忘了收成而長得跟冬瓜一樣大,也沒有變苦;我們還拿了多餘的去送人。蕃茄也非常好:我們種小型的,一粒只比櫻桃大一些,成熟的時候兩株小樹像火一樣(可惜我整個夏天潰瘍,不能多吃,什麼霉運)。可是向日葵就糟了,很明顯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根本營養不良,甚至有一株長得好高,結果花一開出來,別人可以大到跟臉盆一樣,它竟只有拳頭大小!我只好把它砍下來丟了。另外,我們把西瓜和哈密瓜種得太近,結果兩者互相爭奪,猜是誰贏?是哈密瓜。我們有還不錯的哈密瓜收成,大約五顆六顆的;西瓜收了三顆──最大的一顆比壘球大一些,最小的一顆,大家有看過比雞蛋大一點的西瓜嗎?

可是相不相信?我把雞蛋瓜切開,果肉鮮紅,一湯匙挖起來送到嘴裏,嗯,又香又甜!

(從左至右:小黃瓜、青椒、九層塔、三個西瓜)

我們這次也種了好多的九層塔,收了不少,準備好好享受;大豆也非常盛產,拔下豆莢整個水煮不用加任何調味料,然後撥開豆莢吃豆子,真是齒頰留香,連小孩子都搶著吃。然而草莓卻怎麼樣就是不結果,有人說得等下一年(它不怕寒),我們就等著瞧了。青椒也很奇怪,雖然因為施肥而肉厚,但只長到大概拳頭大小就開始有霉掉的跡象,一直不知道怎麼回事;其中一株黃椒因為陽光被一旁的向日葵擋住,幾乎沒有任何果結出來,失望。

(續)

深林有感而嘆:「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多麼方便的一句話!(一)


因為「凡爾賽拜金女」這部電影,深林才有機會研究一點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對於這對夫妻──法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瑪麗安東尼特──有了不同的認識。

現代的多數歷史學者同意:歷史過去對他們的評價太不公平,有許多的扭曲誤解。

舉些例子罷!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吃蛋榚」傳說:人們相傳當瑪麗聽到農民餓肚子時,竟回答「讓他們吃蛋榚啊」。這和中國歷史上那個低能皇帝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有人餓死?為什麼不吃肉醬?)異曲同工。然而,現在學者才在考究諸多證據後替她平反:她沒有說這句話;是別人說的,被後來恨她的人穿鑿附會。

事實上,她是個很富有同情心的人,時常對那些受到不幸的農們伸出援手,給他們經濟支助,幫助他們:她和路易十六結婚時,慶典上發生意外,死了一百多人,她和路易十六立刻捐一個月的薪酬給那些受災人;為了救治一個意外受傷的馬夫,她堅持親自等一個多鐘頭直到醫生來,親眼看到他有良好舒適的治療;在路易十六登基時,她寫給她媽媽的信裏道:「很明顯地,看到這些我們這麼好的人們遭受這麼多不幸,我們有責任努力幫助他們……」

無論如何,至少她絕非故意漠視廣大民生疾苦的壞女人。是的,她奢侈浪費過,也對政治沒有太大興趣。然而在她的處境之下,這不能怪她;她不會是凡爾賽宮裏最花錢的人,從她也樂於助人慷慨解囊來看,她的浪費只是因為家庭教育沒有教導她金錢的概念。傳統的束縛也讓她只能鎖於深宮,對外面民生疾苦難以體會,更不懂得複雜的經濟及社會情勢,如何真正幫助廣大民眾。等她成為母親,心智真正漸趨成熟之後,她便收歛許多,也想改變形象,只是受盡痛苦生活的農民不願意改變對她的印象。

當然,她不會是個像德勒撒修女那樣的偉大人物,她有她的弱點缺失;但她也絕對不是芭莉絲希爾頓。相反的,她是個盡心力而有非凡勇氣的母親。暴民們攻進皇宮要殺她,她敢站出來平靜莊嚴地面對眾人,整整十分鐘之後才對著舉刀槍瞄準她的民眾鞠躬退下;暴民要把她八歲兒子從她身邊搶走,她不顧生命全力護著兒子,即使他們威脅要殺她她也不為所動,一直到有人拿她女兒生命要脅她才絕望放手;被判處死刑時,她寫信給妯娌伊莉莎白表達她對家人的愛,並祈求後代子女不要為她的血復仇;上斷頭台前,陪著她的牧師對她耳語:「這時候需要勇氣護衛妳自己」,她回頭微笑:「勇氣?所有的苦難就要結束的時刻,我不會失去勇氣。」;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她對他說「對不起,先生」……

至於路易十六,過去也被以為是懦弱無能的傻瓜,現在證據也顯示他沒那麼糟,甚至是個很盡心的國王。法蘭西王國的衰頹動亂是幾十年錯誤累積下來的結果,不是那麼容易改寫。

總歸一句: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生錯時代。

*****

深林想:為什麼人們這麼長久的時間──將近一個半世紀──誤解她?那種被世界所有的人誤解是什樣的感覺?

法國大革命的因早在幾十年前就種下了:霸王路易十四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導致國力困頓,農民生活苦不堪言,那些皇公貴族還拼命加稅,使得群眾終於憤怒得失去理智,決心找統治階層的人算帳;恰好她是外國人(奧地利),人們道聽塗說關於她的醜聞謠言(後來被證實全是假的),加上最初七年的不孕及年輕時的無知揮霍,讓她成為一個最好的代罪羔羊。

她的家庭以及許多親信朋友們所遭受的殘酷虐待和殺戮是筆墨難以難容的,深林不想寫在電子報上苦惱讀者們的靈魂。但是她親眼看到了這一切,也體驗了所有;難怪死亡對她來說是這麼甘美,她毫無畏懼。英國史學家Simon Sebag Montefiore 感慨道她是a woman more sinned against than sinning」(難以傳神地翻譯,意思是她做錯的事遠不及她被欺凌)。

然而,許多的人仍然對她嗤之以鼻,說她不值得這樣的注意,不過是個被寵壞的小孩;「她應該做更多的」、「她是個***因為她不管她的人民」、「只不過死得難看才被記得」……

或者,那句更好用的話:「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她的下場都是她自己招來的。

這句話真正的成立嗎?還是它只是個讓我們感覺舒服的工具?

(續)